临近中秋国庆长假,A股市场成交进一步缩量,周三A股市场全天成交额5700多亿元,创下年初至今新低,当天几大指数小幅下跌。成交量的走低是否意味着A股见底?高盛、贝莱德等已明确表示看好后市表现。
A股成交额创年内“地量”
昨天A股市场整体低位震荡,几大主要指数全线走低,不过跌幅普遍不大,截至收盘,上证指数跌0.52%,报3108.57点;深证成指跌0.53%,报10072.46点;创业板指跌0.77%,报1987.30点。A股市场全天成交额5700多亿元,创下年内“地量”成交额。
盘面上看,燃料乙醇、减肥药、NMN概念等板块领涨两市;酒店、旅游股大跌,长白山、君亭酒店触及跌停。
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部联席总监钱启敏表示,旅游板块有节前效应,可选消费弹性更好,如医美、旅游、娱乐等。
截至收盘,沪深两市所有交易个股涨跌比为1104:3972,两市涨停38家,跌停13家。
北向资金方面,北向资金全天净流出超16亿元,其中沪股通流出超3亿元,深股通流出超12亿元。
个股方面,涨停股部分如下:捷荣技术(10.00%)、金帝股份(10.00%)、万润 科 技 (10.01% )、德 展 健 康(10.03%)、翰宇药业(19.96%)。跌停股部分如下:通化金马(-9.97%)、长白山(-9.97%)、美丽生态(-10.03%)、久远 银 海 (- 9.99% )、龙 江 交 通 (9.96%)。
换手率前五个股为:崇德科技、中研股份、冠石科技、长青科技、金帝股份,分别为72.433%、68.529%、53.750%、52.280%、50.913%。
高盛、贝莱德等外资投行“唱多”A股
今年以来,A股市场持续波动,在贝莱德基金首席投资官陆文杰看来,当前中国股票市场估值较低,沪深300市盈率目前只有11倍左右,与美股和日本股票的市盈率相比明显偏低,低估值意味着当积极催化因素出现时,资产本身会展现出较大弹性。而这些积极催化因素需要基本面根本性的改善,比如地产与城投债等风险的化解,以及民营经济与消费的复苏。一旦这些改善发生,中国股票市场的相对优势和吸引力都会非常明显。“从近期的宏观经济数据我们逐步看到,经济自身的修复正在逐步进行中,社融信贷、通胀、出口等数据也都体现出经济活动的基本面在持续改善。虽然上市公司的利润及增长暂时表现较弱,但我们应关注恢复的趋势,从更长期的角度而言,我们对经济的恢复有信心。”
高盛也在近日发布研报称,中国股市有望在今年底前出现上行的交易机会,对中国股票维持超配。
之所以有以上看法,高盛认为,主要受五大因素推动:
首先是宽松政策提速。与此前相对局部的宽松政策不同,近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配合紧密的组合政策。虽然推出“重磅刺激”的概率不大,但现已公布的政策组合应有助于增长企稳,降低系统性风险。其次是周期性改善。8月数据已表现出增长企稳迹象。库存周期变化、政策刺激的滞后效应以及全球制造业周期触底反弹,是高盛经济学家对2023年下半年的增长预测高于市场预期的几个关键因素。第三是市场技术面向好。在2008、2014、2020年三轮由房地产主导的宽松时期,市场回升了10%-20%。此外,季节性因素似乎也有利于股市表现,过去十年第四季度平均回报率为4%,而一至三季度平均回报率仅为1%。第四是低估值。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目前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0倍和11倍,较五年值分别低18%和11%,与发达市场和除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相比,分别低40%和30%,均处于历史区间低位。最后是低仓位。
(综合证券时报、中新经纬)